广西资讯网

最大的民生,习近平也最关切

原标题:最大的民生,习近平也最关切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以人为本,以民为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的价值排序。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做好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切的。什么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在就业上增进人民福祉,将民生情怀真正书写在全面小康的足迹里呢?纵观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这几年,我们便可清晰地寻到他对人民就业最实在的点点关切:

兴业方能安人。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尤其是在企业就业,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有利于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就业问题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往小了说,就业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安定稳定,往大了说,就业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团结和发展。对于“饭碗问题”,如若解决不好,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或是“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或是“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必定滋生不稳定因素,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追求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能够让56个民族更加团结的小康,而这,也需要靠“兴业”来实现。兴业方能安人,人民安居乐业,不愁吃穿,一切不利于社会、国家发展的“暗黑势力”便会消散无影。

“清零”有道。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深刻转变,经济结构正在深刻调整,这对部分劳动群众就业带来了暂时的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财政专项奖补等支持政策,落实和完善援助措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安置分流有序、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就业这项民生,不仅要让待就业者能够就业,也要帮助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谋划,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面对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习近平就对症下药提出了动态“清零”。对失业者,要“出现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对零就业家庭,要“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这就需要通过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援助措施,协同企业与社会的合力,为就业困难人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便要在失业问题上不断清零,有效清零,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扶贫切忌助懒。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扶贫先扶志,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是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而非替代他们“就业”,更非助懒成性。送钱送物的“保姆式”帮扶不仅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反而会让脱贫攻坚的努力付之东流,大打折扣。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勤劳能干的民族。各级政府要转变帮扶机制,杜绝“越俎代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待脱贫者主动、自发脱贫,在社会上树立爱岗敬业、勤劳肯干的良好风气,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解决待脱贫者的就业问题,激发待就业者的生存斗志,才是扶贫的第一要义。

行稳以致远。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今年以来,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工资水平保持增长,失业率保持低位,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而接下来,我们将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又该如何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呢?唯有“稳”字当先。中国经济正生机勃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就业空间持续释放,中国就业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只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尽心尽责地做好稳定就业工作,便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就业稳,收入稳,人民的幸福就稳,中国经济巨轮也就能行稳致远。

此文由 广西资讯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地址:http://www.krqzj.com/zixun/12951.html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