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讯网

为居民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三社联动”有一套

原标题:为居民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三社联动”有一套

“原来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很少去过社区,只有要盖章才会想起。现在,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开会、提意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往社区跑。”说到社区的变化,住在玉林东路社区的居民汤山蓉深有感触,而她口中的“社区”早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目前,武侯区社会组织总数已达1825家,平均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13个以上,全区社会工作者超过1800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人才数均位居全市第一。数据背后,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正在成为新时期武侯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从2015年起,武侯区开始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为代表的深度融合工作方式,通过这种“相联”“互动”,有更多和汤山蓉一样的社区群众感受到的是专业化的服务、柔性化的管理、社会化的运作,不仅帮助社区解决了个性问题、修复社会功能,更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融合。

项目带动了解居民意愿

“请问家中的一些闲置物品可以捐赠到这里吗?都是好的哦!”住在晋阳社区晋平街26号的罗亮小两口准备翻新房子,但无奈家中闲置的物品实在太多,只好电话向社区的阳光惠民中心求助。

“哎呀,想起了,之前有个陈阿姨还专门来借用小孩的脚踏车。我去问问呢!”惠民中心工作人员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大家闲置物品拿出来相互借用,成为院落内的“共享物品”呢?

上门一调查,发放148份问卷,收回132份,其中117份都表示支持,支持率高达88.6%。很快,入户调查经过整理形成了数据化素材,通过项目申请、初审、答辩等环节,成功申请到了当年的社区公服资金,用于项目的活动开展。

旧的书籍、铁锹、农耕用具、自行车、面包机,第一次登记的物品就有98件,但却很少有人来借用物品。原来,很多居民不知道别人家有什么物品可以被借用。在热心居民的帮助下,大家又对所有登记在册的闲置物品进行了分类,所有物品被做成标签,和每家每户的门牌号对应。

在武侯,像“闲置物品共享平台”的例子还有很多。从2016年起,武侯区在居家养老、专业社工服务、社区总体营造、社区微治理等领域积极开展公益创投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自主性、能动性。2016年以来共扶持了60个社区营造项目,全区超过65%的社区参与社区营造活动,合作的社会组织、企业、驻区单位达212家。创新实施社会工作服务“321”示范工程,投入资金300万元,计划用3年的时间开展30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培育扶持20个本土优秀社工机构,服务范围涵盖社会救助等社区治理10大领域,着力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项目化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融合互动。

精准链接满足居民需要

90多岁的田爷爷和老伴生活在玉林街道小税巷的一个小院。去年,田爷爷因病眼睛完全失明,虽然儿女孝顺,但又不能随时照顾,于是,老人的午饭便成为了全家人担忧的大问题。

刘四孃是社区的热心人,在街坊四邻的帮助下,她在院子里打造了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饭堂,一群大学生用废旧仓库改造而成,地面整理得干干净净。粉刷过的砖墙被年轻人画上了蔬菜、餐具等小清新画作,有了咖啡厅的小温馨,被居民们称为“奶奶厨房”。在这里,不仅忙碌的上班族们可以支付一定费用,吃上可口的饭菜,像田爷爷和老伴这样有一定生活困难的老人们更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最近,田爷爷所在的街道正围绕大健康智慧医疗谷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养老工作与智能平台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构建智能养老体系。通过互联网,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以及高智能集成技术的应用,老人可以实现全智能、日常化、一站式自助健康检测、健康云档案管理,让子女轻松掌握父母健康状况;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态监控老人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医疗服务,有效推动社区大健康管理。

目前,武侯区正大力开展新型智慧社区体系建设,在全区13个街道、87个社区全面建成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作”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网络整合、信息交互、数据共享功能,通过精准了解居民需求,链接服务资源,促进“三社联动”社区服务线上线下全方位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定制式、组团式新型服务。

此文由 广西资讯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地址:http://www.krqzj.com/zixun/12564.html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