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讯网

上海媒体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综述

  30年,龙跃于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媒体宣传系统的头等大事。

  30年来,上海新闻媒体不仅记录着改革开放的变化历程,媒体本身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不断洗礼和磨砺中不断发展。30年后,新闻工作者集体回顾与纪念这一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性进程。

  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本市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站等各家媒体紧紧把握宣传主题,积极应对,精心准备,为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报道,全面准确地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立档”讴歌丰功伟绩

  “30年,生活完全变了样,回顾这30年,我们愈加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一位老读者这样告诉记者。改革开放,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国家的命运。媒体,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这段伟大的历史轨迹。5月11日,上海各家媒体纷纷推出纪念专刊,拉开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序幕。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一声惊雷,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声。30年后的这一天,解放日报以《历史,告诉未来》为题,整版篇幅报道了《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和当年解放日报总编辑王维“5·11”前夕的一次对话和思考;文汇报以《那篇文章,顺应了时代和人民要求》为题,发表记者对胡福明的访谈,以及当年文汇报总编辑马达谈文汇报参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史实。一位读者赞扬说,“这些文章高扬解放思想的伟大旗帜,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今日凤阳好地方》、《丹凤朝阳》……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故事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刊载于沪上多家报纸。承载这些报道的老报纸而今已泛黄,但小岗村锐意改革的精神并未被淡忘,今年沪上多家媒体派出记者奔赴安徽凤阳,重新挖掘当时带头分田签"生死契约"的细节,以及小岗村现今的发展状况。劳动报《今日小岗村又吹改革集结号》等报道,重新勾起沉淀的记忆。

  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了什么,上海如何克服困难走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艰辛探索之路?各家媒体都立足本地,深挖上海改革开放的心路历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大型纪录片《我们的选择》通过上海改革开放的历程,深刻揭示三十年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内涵。而各类都市报,则从百姓衣食住行等细微处,展现出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今年,各家媒体纪念报道紧锣密鼓,各类专栏、专题层出不穷。新闻晨报推出7期版面,选用有代表性与史料价值的黑白新闻照片体现重大历史事件,说明"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第一道工序"。东方早报以"30年胜负手:改革开放口述史"讲述当事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故事:青年报"见证第一单"用故事性的叙述,完整呈现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新民周刊推出"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榜"评选,以人物视角展示发展成果。

  在即将到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纪念日当天,各家媒体更是蓄势待发,准备推出各具特色的纪念专刊、专题。

   最好的纪念是深化改革

  "铭记历史,是为了让历史告诉未来。"一位组织策划"30年"宣传报道的媒体负责人表示,纪念是为了肯定过去,坚定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深化改革,这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沪诞生、新中国首次向国际投资者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报纸所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正如解放日报在《上海"第一"的故事》"开栏的话"所说,"敢为人先的""第一"",是改革开放的标志",重温"第一"的故事,旨在"重振解放思想的雄风,重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智慧和勇气,是希望上海创造出更多的""第一"",加速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此,东方卫视《30年·30人---左右时代风云人物访谈录》也传达出同样的信息,该栏目选取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的30位代表人物,打开历史尘封的记忆,叙述他们的人生经历,折射时代的变迁。栏目制作方认为,透过节目大家都能体会到"最好的纪念就是深化改革"。

  要继续深化改革,更需要全民参与,形成共识。新民晚报从贴近民生的角度出发,写出《昔日"奇观",今日笑谈》等报道,通过"慢如蜗牛的火车"与"飞驰的轻轨"、"棚户区"与"高楼大厦"的强烈反差,"使读者从中体会到改革开放为民造福的历史变迁,从而鼓舞起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激情和信心"。

  为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各家媒体纷纷开展征文、征纪念物、评选风云人物等活动。一张张老照片、一本本票证,承载着历史变迁痕迹的老物件,见证了改革开放惊人的发展速度。新闻晚报与全国15家媒体共同发起合作报道联盟,推出了"改革开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专题,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改革开放流行语。在这中间,以互动见长的网络媒体尤为活跃。东方网相继开展了"我与改革开放30周年"博客大赛、"我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图活动、"改革开放30周年"网络知识竞赛。此外,东方网各频道都开设了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专题,《30年历程,30年变迁,30年突破,30年发展》、《改革开放30周年,细数黄浦江上的大桥》等专题,都引起了网友热议。

  回顾中促进媒体成长

  在这系列报道活动中,新闻工作者通过亲历、回顾和理性观察,感受到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们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思考与成长。

  谈起亲赴凤阳采访的经历,解放日报两位记者感慨万千。"与当事人一起来回顾历史的种种细节令我们感触很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人与事的命运也成为自身成长经历的重要一部分,越发感到,记者这职业有着在改革开放年代里一般人无法体味的职业幸运。"

  "《潘晓来信》选题定下来后,我一直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视角来报道才能突出这个人物的时代价值以及特有的时代意义。"《潘晓来信》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大型广播特别报道《始于1978》的一期,作者表示,"我应该算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能亲身参与部分节目的采访制作,对我而言,是挑战,更是收获。三十而立,作为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应有个总结和回顾;作为一名记者,更应对这历史性大事件做一反思和回眸。"

  "如果没有1978年,很多人的一生就注定灰暗。我们现在很多习以为常的事,那时都是作为一件件新事物出现。很多人抓住了改革带来的机遇,做了当时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们的勇气和执着,对我都是最鲜活的教材和启示。"这位文汇报记者最近忙着采访沪上首批文科博士,作一项关于留学生专题的报道,"有点累,但值得。"

  "今天的新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这是80后记者的肺腑之言。这次参与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的80后记者占相当大比例,他们中很多人对改革开放的记忆只能追溯到10岁左右,改革的初始阶段他们并无直接感受,但通过"亲历"采访,他们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亲密"对接。(解放日报)

  

此文由 广西资讯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地址:http://www.krqzj.com/zixun/fxaC.html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