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讯网

深度 | 百度风投CEO刘维:投资“痛点+路径”的AI产品经理

原标题:深度 | 百度风投CEO刘维:投资“痛点+路径”的AI产品经理

来源 | 创业家 口述 | 刘维

近三年的股价低迷后,百度迎来了回春一刻。日前,百度股价突破了260美元,市值也过了900亿美元大关,逼近千亿。

人工智能,成为了推高百度商业想象力的主因。从技术开放平台,到智能云和百度大脑,百度正走上一条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路线,这其中,也包括投资。

2016年9月,百度宣布成立百度风投(BV),第一期基金是规模2亿美元的双币基金,专注于投资AI项目。今年2月,前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正式出任百度风投CEO,并于上半年完成了基金的设立,正式开始投资。随后,百度风投的投资脚步在不断加快。

据刘维透露,至今为止,百度风投已经投资了超过30个项目,其中包括虚拟建模技术公司8i、FPGA加速技术公司Falcon、无人机飞控和地图平台Airmap、智能零售店方案提供商YI Tunnel、智能教育公司作业盒子等,和多家还没有披露名字的AI行业应用与前沿技术企业,涉及从基因技术到安防等不同领域。

百度风投与刘维

在喧闹的投资圈里,相对而言,刘维并不高调。而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他却是较早关注、也一直观察和跟踪下来的那批投资人之一。

2010年,刘维就开始对AI领域进行投资,先后在中美等地投资了近70个AI项目。现在,刘维告诉黑智,过去的AI投资都是前菜,AI时代才刚刚开始。百度风投的世界观,就是布局一个“AI时代”。

六七年前,人工智能公司多集中在语音、计算机视觉等基础技术领域,那时刘维投资的Face++、思必驰等,都属于这类公司。而现在AI创投的热度,也源于随着底层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第一波应用走向了落地期。在基础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新的感知系统、运算能力、存储等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去,推动生产成本降低与效率提高。

这正是刘维认为的AI时代的开启。“AI时代,就是提高效率的时代。”

在黑智的采访中,刘维把“人工智能”分成三种形态:底层是人工智能技术,中间层是包括了众多机器和设备的智能机器平台,最上层则是行业智能化的应用出口。

虽然百度风投的许多项目还未能公开,但从中细看,我们能够发现,投资“效率”的BV也在投资未来——现在看起来有些“远”的感知、运算、存储等方面的下一代底层技术与机器平台,以及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AI在零售、医疗等领域系统效率的提高和场景重塑。

因此,百度风投投资的对象也并不受基础技术和商业形态的限制。刘维看好的,是那些抓住行业痛点、具备商业或产品“路径”、找到细分场景的创业者。

AI新一波创投热潮,创造了一批高估值的公司,现在也面临“AI泡沫”的热议。但刘维并不如此认为:“AI时代具备巨大的长期潜力,行业智能化进程是不可逆的。AI的热度,我认为现在还远远不够。”

这是个生态驱动的时代

百度风投(BV)还是个创业公司。我们现在还在孵化器里办公,在过去的两三个月里,我们的国内团队经历了从两三个人增加到20多人的成长过程。

很多人问我们:百度和创业者,你们会站在谁的一边?这个问题是不是很难回答?其实一点也不难。

BV在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百度是它的发起人、基石LP,而BV并非百度的战略投资部门。作为早期基金,BV将投资极早期到成长期的项目,并坚决站在创业者立场上,去撬动百度的资源,进行“输出”。

原因很简单。现在已经越来越趋向于一个生态驱动的时代。更多的企业,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要在一个大的集体内协作。

站在百度的角度,在“All in AI”战略下,它实际上是作为技术平台,提供各种底层AI技术和生态资源。包括度秘、自动驾驶的阿波罗平台、云计算等,以后也许会有更多,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在赋能各种开发者。无论是AI创业公司,还是传统行业的公司,在技术和效率上有提升的空间,越能推进AI生态的发展。

而BV在其中,将是更好的润滑剂和倍增剂的作用。我们会乐意为找不到合适技术却有痛点需求的创业者推荐百度的技术,或者推动百度去改进研发和准备类似的技术,为它们所用。更早地发现项目、投资和培育,只要它们能成长起来,对百度的AI生态,就会有帮助。

AI时代就是效率时代

我们基金是all in AI的,“投资AI时代”,但是,AI时代的本质是什么?

我从2010年开始投资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了Face++、思必驰等公司,六七年前,语音、机器视觉等平台,技术本身就是投资主题。但是情况已发生变化,到了今天,技术需要行业场景才能跑起来。

AI不是底层的、实验室里研发的技术,它一定要靠数据和场景驱动,进行不断地训练。AI变成一种具体的能力,AI和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结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并做出正确决策,去可以提升各个链条的效率。

AI时代就是更高效率的时代。所谓投资AI时代,就是投资效率。

归结起来,我们在两翼进行布局。首先,我们大力投资行业智能化,“AI enable everything.”(AI赋能万物)。梳理整个行业的链条,如何提高其中的每个节点效率。

行业效率在很多节点太低下了。比如说工业,我们看过的工厂锅炉燃烧,好像是个很小的事,但是实际上国内每年因为锅炉燃烧不充分或者过热,所浪费的能源,可能就达到几百亿。

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人工没有办法做到24小时盯守调整,精细度也不够;第二,依靠个人的的经验和能力,无法很好地控制;第三,需要根据生产需求不断调整,这是不确定的曲线。对一个人来讲,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AI来说,则是可以发挥典型作用的事。

不仅是工业,在农业、医疗等领域,还有更多的节点可以切入进去。AI对行业的改变,其实不是简单说只是替代了劳动力,而是避免浪费、提高效率,最终让优秀企业有碾压优势,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改变。

如果我们给AI做一个断代史的话,现在可能相当于互联网行业的1998年。在这样一个时点,第一波先导应用开始成熟,然后落地。这一波AI的热度,同样是因为第一波应用,例如安防领域的机器视觉,在痛点强烈的领域已经开始落地,在某个局部上,机器超越了人的能力,开始创造实在的价值。

等节点效率渐渐提升之后,下一步提升的是整个行业的系统效率。当所有的环节可以智能化和自动化之后,很多行业场景、线下场景也可以像线上的广告一样,精准推荐、个性化推荐,避免浪费,系统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产生更大的价值。

其次,我们的另一翼是在投资AI时代所需要的前沿技术,“Anything enable AI.”(万物赋能AI)。就像我们在六七年前投图像识别一样,我们投资的,是大家可能觉得有些“远”的东西——那就是在真正的AI时代到来之后,随之而来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运算能力需求、安全需求、物理世界全方位感知需求,要求底层基础设施将提供新的感知、传输、储存、运算等,这样要求更高的整体环境。

前面展望了各行业节点智能化的美好未来,但智能化的前提是这个环节的数字化,才能有智能决策的基础。物理世界数字化,这句话说了很多年了。但是直到现在,地球、人体才被数字化了百分之多少?看看现在每一家企业的业务链条、每一个仓库、每一个农场的数字化程度,我们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沿着这个需求,我们一直在布局更精准、更高效、更多维度信息、更适应场景的感知系统,从3D摄像头到它核心的光学组件,从新形态的感知终端,到小卫星平台这类的观测平台。

我们投资了一些有野心的前沿项目,例如利用新的材料科学加上算法创新,实现穿透识别、实现人体内的在线监测。虽然还远不成熟,但一旦成熟之后,对安防、自动驾驶、医疗等领域又将是新的一波推动。

我们也关注感知能力大提升后的其他需求:数据存储、新的数据架构,比如用DNA进行数据存储的项目,这也是典型的前沿技术,能够把你的数据存到人工合成的DNA里。

我们就是这样两个布局,去循环推动AI提高行业效率,再去给AI提供更好的能力,让它能渗透更多的场景。

与其说我们是一支AI基金,不如说我们是一支“效率基金”。

投资“痛点+路径”的AI产品经理

在这样的世界观前提下,我们作为投资人,又在寻找什么人?

作为VC来讲,最先看的还是行业或企业的痛点。AI要解决的问题是需求,所以只有需求很强烈的领域,才能成长出大公司。或者就是下一代的平台级技术。纯技术公司是一个局部的小优势,成长为大公司的难度很大。

顺着需求来看,接下来就是你用什么样的路径来解决、具有什么样的格局。一个好的公司成长是有路径的。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今天的部分底层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你要做的是整合;很多领域的需求已经成熟了,你需要有很强的产品能力。仅仅做底层技术研发是不够的,光有技术、产品可能都没有用,你要有很强的运营能力,去把这个环节运营起来。

就像我们举的锅炉的例子,你要有能力理解工厂,理解各种业务系统,甚至有能力突破甲方的犹豫、先去利用结构融资承包运营锅炉,证明它的可行性,承担风险,再逐渐提炼完善技术、推广技术。

未来将属于那些抓住场景、理解行业的痛点、整合底层技术,具备判断产品的前景和运营能力的创业者。

如果说不投的话,我绝对不会投“空谈技术,不接地气”的人。举个例子,我们见过很多公司,仍然局限于在刷评测、跑分,来证明自己带来了一项比别人好一点的技术。这一类将是AI泡沫中的牺牲者。五六年前很多技术平台公司参加评测,因为那时没有应用场景,你需要用这个证明自己的可行性。可是现在你的评测在哪里?应该是在客户那里。

我们希望去投的,是能够准确识别出客户的痛点,并且围绕它构建路径的公司。痛点不突出,围绕痛点没有路径或者所拥有的的东西不足以撬动这个路径的公司,我们是不会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接受一个弯曲的路径。

我们并不需要投那些所谓“高举着AI旗帜”的公司,在很多领域的AI公司,AI是它的内涵,利用AI技术去获取数据、提升效率,而其外在的形态或者第一步的业务基础,是软件公司、SaaS公司,甚至一个运营商,都是非常好的投资主题。

在具体领域上,我们在很多链条上都发现了好的机会。随便举几个例子,我们看好零售行业的智能化。这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集中度低。线上的集中度已经很高了,但是线下集中度较低,一定还会有集中度提高的过程。

比如自动售货机网络,原来它就是一个传统生意,但是在未来,在什么地址投放,放什么商品,如何定价,以及屏幕显示问题,都是典型的数据和智能驱动。谁掌握了这个能力,谁就掌握了网络效应。

还有智能医疗。它不是狭义的,比如辅助医生看片子。这当然是非常好的方向,但是竞争已经太激烈了。我们关注人体传感器、下一代基因技术,新的传感技术带来新数据。这些新的数据源,原来很多是人力无法无识别的,医生的传统训练和决策并不是围绕这个产生的。现在,深度学习系统可以带来更好的理解。

此外,硬件、汽车、AR等,我们也会高度关注。对于人工智能,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层:底层是人工智能技术,中间层包括了众多机器和设备的智能机器平台,最上层则是行业智能化的应用出口。有些时候你的产品是从解决一个行业问题开始,但它渐渐可能沉淀为一个AR平台、机器人平台,那就可能做成一个再上一个量级的公司。

这是一个新一代AI创业者登上舞台的时代,BV愿意和这些项目共同成长5年、10年。我们投的很多项目可能会失败,但是我相信这些人代表的是未来10-20年的“改革中坚力量”。

AI的热度还远远不够

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会有泡沫产生。但有了泡沫,才有额外的力量进入,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AI的热度,我认为现在还远远不够。AI时代具备巨大的长期潜力,行业智能化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效率提高,智能化进程是不可逆的。它可能发展的速度有快慢,但绝不会倒退。从这个角度来看,微观上的项目肯定有生死,但宏观上对AI的期待,我并不觉得有泡沫存在,只是不太均衡,聚光灯太集中在少量的AI概念。

下一步的热度还会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VC都是小钱,真正的钱,来源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后的价值创造。能有这样的时代临界点、这样的投资机遇,能见证这样一个热潮的开始,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机会。

责编 | 杨茅

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铅笔道原创,不对文中观点和真实性负责,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

此文由 广西资讯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地址:http://www.krqzj.com/zixun/11559.html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